第30章 农民的另外一条路
作者:千年静守   致富1981最新章节     
    虽说挂靠的公章还没刻好,但既然村里已经同意了李建国的挂靠请求,接下来的收据就好开了,这几天来,林建国给各个工厂和单位开的抬头为“青羊庄村运输队”的收据,这些收据提前加盖了印有“地方公社青羊庄大队管理委员会”的公章,只是没填收款单位和收款金额,等到了时候按照实际的运费填上去就行——这么做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但作为一个临时凑合的措施,只要村里不计较,谁也不在乎这个。
    林建军自然也知道这件事,只是他没想到林建国竟然会让自己去开收据,顿时有些吃惊,连忙问道:“你让我开收据,老三你呢?”
    “家里过两天不是要盖房子了么,咱爸上班,我得和咱娘一起盯着点,另外我寻思着趁着现在天气还算暖和,起个蔬菜大棚,”说到这,林建国解释道:“你放心,我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每隔个两三天我肯定也得跟着出一趟车。”
    “哦哦……那是应该盯着点儿,”林建军连忙点头,自己差点儿把要盖房子这件事给忘记了:“蔬菜大棚是什么东西?”
    “蔬菜大棚是一种在冬天里种菜的技术,我在报纸上看的。”
    之所以打算搞冬暖式蔬菜大棚,是因为林建国发现只有搞这个玩意儿,才能够迅速帮周围的人赚到钱,也给自己积攒足够的积分。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在80年代初,到底有什么产品是农民可以触碰、同时又能够让农民们合法的获得暴利的东西?
    最后的答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
    这一时期,国内的蔬菜大棚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零星个别地区才有,完全称不上产业,“大棚蔬菜之乡”的那位王书记更是要到8年后的1989年才开始摸索蔬菜大棚技术,此刻的反季节蔬菜可谓是蔬菜中的奢侈品,自己现在进入这一块,一定能够带领乡亲们大赚一笔,同时快速给自己积攒积分。
    此外,自己还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魂穿前的自己的家里就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一种就是二十多年,林建国从小就在自家的大棚里帮忙,经历了从简易大棚到后来的半永久大棚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于蔬菜大棚的各种控温、保温措施可谓是门清,否则他也不敢打蔬菜大棚的主意。
    但这话听在林建军的耳朵里就有些吓人了,他情不自禁的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道:“冬天能种菜?!”
    林建国道:“能,不过要有一些技术手段才行,蔬菜大棚这个东西的技术原理其实和咱们春天时候弄的那个地瓜育秧棚差不多,也是在上面盖上一层塑料膜,不过蔬菜大棚下面栽的不是地瓜,而是各种蔬菜。
    另外地瓜育秧棚是在春天快收麦子的时候弄,等收了麦子、起了地瓜垄之后正好赶上地瓜秧成熟;蔬菜大棚这玩意儿是在秋天弄,等冬天的时候就可以采摘了。”
    林建军听了林建国的话,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鲁省作为北方省份,地瓜的储藏和种植有自己的特点,秋天的时候,农民会在收地瓜的时候将大多数的地瓜用擦板擦成大约两毫米左右的薄片,将薄片直接在地瓜田里晒干,之后再将便于储藏的干地瓜片运回去。
    到了需要食用的时候,就用石碾将干地瓜片碾压成小颗粒煮成地瓜饭,此外也可以到村里的磨坊里磨成地瓜面,用来摊煎饼、蒸窝窝头——一直到80年代末期之前,在鲁南的很多地方,地瓜面煎饼还是农民的主食,一直到小麦的高产品种逐渐推广和普及开了,农民的主食才逐渐变成各类面粉制品,也包括以面粉为原料制作的煎饼。
    大多数的地瓜被做成了便于长期储存的地瓜干,但大家也会预留一部分新鲜的地瓜放在地瓜窖里,这些储藏在深入地下七八米乃至十多米的地瓜窖的地瓜,除了一部分作为食用之外,还有一部分就是作为来年育秧的薯种。
    从小就干农活的林建军对于地瓜育秧自然不陌生,育秧的时候,农民会起一个前低后高的育秧棚,育秧棚上面要覆盖塑料薄膜来提高棚内的温度,让秧苗在原本不适合的温度开始发育和生长。
    那么给地瓜育秧是什么时候?
    麦收之前。
    那个时候的气温都到了十几度乃至20多度了,再加上塑料薄膜的保温作用,可以让育秧棚内的温度达到30多度,如此高的温度可以让秧苗快速生长。
    等收了麦子之后,将麦田起垄做成用于种地瓜的地瓜垄,此时正好秧苗长成,就可以栽种地瓜秧苗了。
    这些东西对于种了多年地的林建军来说自然是熟的不能再熟,只是老三竟然准备在这个时候育苗、等冬天的时候出菜,能行吗?
    他觉得林建国是在瞎折腾,想了想,他还是劝说道:“老三,咱们春天育秧的事后,气温可都已经十几二十度了,可从现在往后,气温越来越低,你搞这个蔬菜大棚能行吗?”
    林建国知道自己的二哥是一片好心,也就耐心的给他解释:“二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冬季蔬菜大棚只是在原理上和咱们的地瓜育秧有些类似,实际上区别还是挺大的,此外也有专门的保温措施,和咱们春季的时候给地瓜育秧不是一回事。”
    见老三坚持,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叹了口气道:“行吧,不过这么一个蔬菜大棚应该不便宜吧?为了吃那两口菜,至于么?”
    林建国笑着摇头:“二哥,这可不只是两口菜的问题,我之前看的报纸,到了年前那会儿,咱们京城、沪城等大城市会有少量的新鲜反季节蔬菜供应,这些大棚里种出来的青菜,价格比肉都还要贵的多,我就寻思着,如果这玩意儿搞成了,咱家里也能多一点收入。”
    青菜怎么可能比肉贵呢?
    林建国的话给林建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啥?青菜比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