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李建泰出师、唐通觐见皇帝、白广恩移书姜镶约降等
作者:明溪漱石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最新章节     
    李建泰出师
    甲申年(公元1644年)正月十六日,李建泰率军出征,途中狂风大作,沙尘漫天。占卜天象的书上说:“出兵遭遇风沙,军队将覆灭,无法返回家乡。”
    唐通觐见皇帝
    唐通入朝觐见,皇帝说:“贼寇悖逆天道,残害生灵,荡平他们的伟业,全靠你早日凯旋奏报。”唐通回答:“微末之徒,流祸无穷。我仰赖先祖列圣的神威和皇帝的如天之恩泽,愿以身报效,使元凶大恶迅速被铲除。”皇帝十分满意,对他加以慰劳,并赐予金银宝物和彩丝织品,唐通感激涕零,领旨退出。
    白广恩移书姜镶约降
    学生白广恩拜上,国事至此,您心中自有定论,我无须多言。我等长久以来受文臣压制,犹如狗马一般卑贱。如今闯王势力强大,朝中奸佞当道,我等即便想建功立业,也只会反招灾祸。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竖起降旗以图富贵。相信您能洞察全局,幡然醒悟。特此致函,敬请回复,以宽慰鄙人心怀。军务繁忙,其余不多赘述。
    姜镶回信表示同意投降。
    宣府总兵朱之冯
    贼军逼近宣府,朱之冯对兵民百姓说:“朝廷三百年来的恩德深入人心,生死皆是天数。皇天后土,即使舍身也无法报答,岂可一日之间便投靠贼寇,背弃千秋大义?君主与父母亲人并无区别,你们想想世上怎会有孝顺他人却忤逆自己父母之人?”但众人不听其言。
    居庸关唐通降
    三月十一日,大同沦陷。贼军进抵居庸关,唐通率军迎战。当时贼将李牟率领四十万大军,双方激战正酣,忽然营中冲出一只猛虎,东西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唐通惊骇跌倒,被虎擒获咬伤,贼军趁势包围上来。原来那虎只是用虎皮伪装的,实为贼将谷大成所扮,唐通被捕后被迫投降。
    宋孩儿起数
    军师宋献策对李自成说:“我观测明朝气数已绝,将在本月十八日丙午这一天显现。届时天空将布满阴霾,凄风苦雨,便是其应验之兆。十九日辰时,都城必然被攻克无疑。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各地援兵集结,要再等六年之后才有机会。另有谶语说: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战定能胜。只需摆出孩儿阵,孩儿就能夺下北京城。根据这则预言,大王您应征召十五六岁的少年,组成童子兵,如此攻城才能成功。”李自成立即挑选五千强壮童子,配备武器,准备攻城。
    杜秩亨议割地
    贼军派投降太监杜秩亨秘密上奏,建议平分天下以换取停战,朝中大臣均认为可行。皇帝泪流满面地说:“祖宗耗费多少心血,历经艰难困苦,才开创这片江山。如今子孙不肖,沉溺安乐,一旦割让土地,朕即使死后归于地下,也无颜面对高祖在天之灵。宁可死,也不能割地。”深夜,皇帝微服出行,来到朱纯臣家中后返回。
    帝后自尽
    圣母周皇后手持节杖,在宫中巡走,边走边哭道:“天灾已降临,大祸即将来临,你们有意愿的人,必须尽快寻找出路。”她巡走两圈后回到宫中,决定自尽。此时,皇帝率领四百名太监试图出逃,但遭到炮火阻挠,只能返回。他对皇后哭泣道:“大事已去,让宫女各自散去吧。”随后,皇帝来到武英殿,秘密召见守城官员,每座城门交给他们三盏白灯笼,并嘱咐道:“敌军攻击城池的紧急程度,通过悬挂不同数量的灯笼来传达信号。敌军开始攻城时,挂一盏灯;攻城猛烈时,挂两盏灯;城池被破,挂三盏灯。”守城官员离开后,皇帝来到干清宫,将太子和定王托付给周奎,将永王托付给刘文炳,并嘱咐太子、二王说:“江山社稷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这是你父亲我的罪过。然而我已经竭尽全力,无奈文武百官各怀私心,不肯以国家为重,才导致如此败局。如今不必再问吉凶祸福,只要按道理去做即可,我也没有其他顾虑了。”说完,皇帝与太子等人抱头痛哭,互道永别。
    皇帝再次进入寿宁宫,看见长公主正在痛哭,便砍伤她的手臂。接着来到西宫,欲赐死袁妃,又到坤宁宫,发现皇后已自缢身亡。最后,皇帝登上皇极殿,亲自敲响景阳钟,钟声远播京城,希望能召集文武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于是,他手持三眼枪,带领几十人前往前门,看到城墙上已悬挂起三盏白灯笼。皇帝明白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急忙派人逼迫张太后和李娘娘自杀。随后,他割破手臂,用自己的血亲手写下遗诏,将其缝入随身衣带内,披头散发,衣冠不整,最终在宫后的煤山上自尽。
    三盏白灯笼还未等到城池被破就全部悬挂起来,显然是内奸按计划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