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袁继咸论谪言官、袁继咸论拜内官、信口内臣
作者:明溪漱石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最新章节     
    袁继咸论谪言官
    正月,朝廷将给事中李世祺外放贬谪,原因是他弹劾了大学士温体仁和吴宗达。山东提学袁继咸上奏说:“人们养育凤凰是为了让它鸣叫,驯养猎鹰是为了让它出击,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凤凰想要鸣叫却被钳住了舌头,猎鹰准备出击却被绑住了翅膀。朝廷对于谏官的态度,与此有何不同呢?让谏官们闭口不言以免招惹是非,而朝中大臣竟无一人对这样的处置提出异议。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大臣来说或许是颇为有利的,但对于忠臣来说却是深深的忧虑,也是我为之叹息的原因。况且,皇帝本应乐意听取直言劝谏,但如果天下人都误认为弹劾大臣是皇上不愿听闻之事,那么这种风气将会像波涛般滚滚向前、难以遏制。”
    皇帝以袁继咸超越职责范围谈论此事为由,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袁继咸论拜内官
    二月,总理太监张彝宪请求入京朝见的官员先向自己呈交名册以示尊重体制,皇帝准许了他的要求。袁继咸上书进言说:“士人必须具备廉耻之心,然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了坚定的气节,才能成就事业。现在,众多官员还未见到天子本人,就先要拜倒在内廷宦官的座前,这样下去,士大夫还如何能保持应有的廉耻之心呢?宦官专权嚣张之际,即便是一些依附于权阉的义子、干儿,深夜偷偷向这些权阉跪拜献媚时,尚且会感到羞愧,现在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朝廷公堂之上如此行事,而对此习以为常,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崇祯帝因其超出职责范围议论朝政,对袁继咸进行了责备。张彝宪则上奏辩解,称官员参拜乃是表示对朝廷的尊敬。
    对此,袁继咸再度上书指出:“尊敬朝廷最重要的是遵循典章制度。按照惯例,知府会见布政使或按察使时,应当行下属之礼,这是典例规定。但是朝廷官员在会见宦官时行下属之礼,这难道也是典例的规定吗?各地方官员进京向吏部提交名册,这是遵循典例的规定,但必须先拜见宦官也是典例规定吗?如果是按照既有典例行事,即使坐着接受也觉得心安理得;但若是按照张彝宪的新做法,即使只是采取较为谦逊的长揖之礼,也会给人带来更大的侮辱。高皇帝(朱元璋)曾立下法度,内廷宦官不得干预外朝事务,倘若一定要以宦官的想法来约束外朝官员,这在会典中并无记载。”
    皇帝仍然坚持对袁继咸严加责备。
    信口内臣
    二月,皇帝派往监视登岛的太监魏相,因为给事中庄鳌提出了包含在太平十二策中的请撤内监建议,请求让自己离任。但皇上没有批准这一请求,反而将庄鳌贬谪至外地任职。
    五月,陕西按察副使贺自镜上奏,指责监视太监孙茂霖在对待敌寇问题上疏忽职守。与此同时,监视宣府地区的太监王坤则上奏表示,监军的职责只是监督军纪功过,并非亲自参与军事行动和追捕敌军。如果贺自镜所言属实,那么地方官员的责任并不亚于孙茂霖。对此,皇上没有进一步追问追究。
    六月,朝廷对官宦的战功进行表彰,决定荫封太监曹化淳,让他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职位;同时,太监袁礼、杨朝进、卢志德三人各被授予锦衣卫百户的世袭职位,这是因为他们多次攻击贼寇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