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考开始了
作者:深夜打更人胖胖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节     
    高考前夕,刘英专程跑到五岳的大庙求来一个纸符,用一根红绳系好,郑重其事的挂在他的胸前。
    说是庙里的大师开过光,很有灵性,能保佑儿子高中。
    这纸符挂在胸前,让谭震感觉特别别扭,尤其是那纸符上面用朱砂画着的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看起来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谭震很想把它扔了,可又不敢违抗母亲大人的“圣意”,只好捏着鼻子任由母亲挂在他的身上。
    俗语有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大人。
    谭震只好悲催的挂着纸符,默念心经,进入忘我的复习状态。
    李达和大牛这两位“损友”显然不会放过他。
    他们心里很明白,没有谭震的帮助,他们连预考都通不过,更不用说这次考试还名列全年级100名以内。
    于是,两位大哥提了几个水果,打着“送礼”旗号上门了。
    他们很聪明,连换洗衣服都带来了,看来是准备在谭家“安营扎寨”了。
    看到谭震胸前挂着“神符”的英姿,两位大哥瞬间脑袋短路了,他们搞不明白,预考第一的学霸还需要“神符”护体吗?
    尽管他们很想笑,但在谭震恶狠狠的眼神中,他们还是识趣的闭住了嘴,憋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不过很快谭震就看到两位损友进了卫生间,在里面一阵狂笑。
    八十年代的高考还有一个和后世不同的地方,就是提前填报志愿。
    所以有人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这绝对是真的!
    填报志愿很关键,因为现在还没考试,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能考多少分?
    这就出现了很多雷人的事情!
    有的人为了稳妥,报了普通院校,结果却考了高分,连肠子都悔青了。
    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也只能去一个二流学校上大学。
    相反有的人信心爆棚,直接填了重点大学,结果分数不够被刷下,连大学都没得上,又重新回到学校复读。
    所以说这一笔关系到你的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谭震没有丝毫犹豫,他直接在第一志愿填了燕京大学,第二志愿是五道口职业学院,第三志愿是复大。
    李达和大牛很纠结,他们也想填报好的学校,也想跟谭震一起去首都上大学!
    可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的成绩是建立在谭震提供的“黄冈密卷试题”上的,要他们报燕京大学,打死他们也不敢。
    几经斟酌之下,当然主要是谭震的建议。
    他们第一志愿报了燕京工业大学,这所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80分,今年因为数学卷的难度,想必分数会更低。
    第二志愿是南湖大学,第三志愿是湘南大学。
    谭震记得84年因为数学考试的难度提高,全国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都很低,创历史之新低。
    据说南湖省也因此把当年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定为440分,谭震认为以他们目前的成绩这样填报还是比较保险的。
    志愿填好了,当天就交了上去,能不能一举夺魁,就看接下来的考试了。
    大家也不再纠结,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埋头复习,迎接高考。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高考来临了!
    高考定在7月7日—7月9日,历时三天。
    按照考试安排,7号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号上午考英语,下午考历史;9号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地理。
    多年的等待只为这一天。
    一大早,谭震就起床了。
    本以为自己已经起的很早,没想到起来一看,老爸老妈起的更早。
    他们两个人已经在厨房叮叮当当的忙活开了,还整了一大桌子的菜,说是为了践行高考。
    一个早餐,弄得比午餐还要丰盛。
    老三叔和刘英还轮番上阵,给谭震夹菜,生怕他饿着,把饭碗都垒得高高的,弄得谭震也是哭笑不得。
    本来老三叔是要送谭震去学校的,谭震不让他去,说他去了会让他更加紧张。
    老三叔也只好作罢,只能无聊的抽着旱烟,在自家院子里走来走去。
    这次考试,谭震又很幸运的分在了一中考场。
    高考和预考相比更加的严格,预考的时候还考虑就近安排。
    高考就不一样了,全县的考生排列顺序全部打乱,抽签分在全县各个考场。
    比如谭震的同桌小芳,就悲催的分配在几十公里外的黄沙镇六中考场,需要提前到黄沙镇找旅店住宿,第二天从旅店出发去考场考试。
    虽然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不能完全影响考生,可是在千军万马的考场中。
    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不要说即将高考的考生,就是普通人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有不小的影响,“认床”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
    你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能不影响考场发挥吗?
    李达和大牛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运,或许是他们家烧了高香吧,居然很幸运的抽到了城关镇中学考场。
    好吧,跟家里咫尺之遥,从家里到考场的距离步行不会超过5分钟。
    9点整,1984年高考正式开始了!
    第一场是语文考试。
    谭震把准考证放在桌子的右上角,这是考场规定,没有放置准考证的考生监考老师有权利驱逐出场。
    监考老师在检查完考生准考证后,开始发放试卷。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谭震心里也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毕竟历史的车轮谁也无法把控,不到最后一刻,他心里也是没底。
    他自己倒无所谓,哪怕是再怎么改变,凭他的成绩考上大学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有点担心朝夕相处的两位兄弟。
    一直到试卷发到自己手中,谭震拿到手一看,题目还是那些题目,他心里的石头瞬间落了地。
    两位“学渣”上大学有希望了!
    因为熟悉,他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把所有的题目做完了,接下来就是作文。
    1984年的高考作文很有意思,没有题目,就是要求以试卷上的一段话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试卷上的话是这样写的: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的修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这个自然难不倒谭震,好歹也是在报纸杂志发表过几篇文章的小达人,很快就在稿子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写完又修改了一遍,这才誉写到试卷上。
    这可是高考!哪怕再熟悉也要认真点,谭震打起精神,一字一字的把它工整的誉写到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