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核爆发电
作者:春荐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最新章节     
    \"我们接下来的实验,与之前的受控核聚变实验不同。\"
    \"如果没有类似摩天大楼的托斯马克装置,实验无法进行。\"
    \"李教授,你知道吗,这次回乡,我亲眼目睹了贫穷的乡亲们忍受无电之苦。\"
    \"我们科学家不能只仰望天空,也要关注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
    李天耀被这番话触动。
    他忍不住好奇地问:
    \"接下来要做什么样的实验呢?\"
    张青笑了笑,神秘地对李天耀说:
    \"我们要尝试核爆炸发电。\"
    听到核爆炸发电,小沐忍不住笑了出来,雷雨、殷小春等人也一脸轻松,以为张青在开玩笑。
    但他们立刻注意到,谷若琳和乔玛丽的表情变得严肃。
    张青蹲下身,在地上画出一幅草图,图上是一座山,山体内部完全掏空。
    空心的山体内设有某些实验设备,然后与山体外的发电装置相连。
    很明显,这个所谓的核爆炸发电,张青并非在开玩笑,而是确有其设想。
    谷若琳认真地说。
    “启动核爆室发电!如果我没记错,这是熊大国的科学家萨哈诺夫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
    张青赞赏地望了谷若琳一眼。
    “对,你说得没错,就是他提出的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空心山体内部进行核爆炸试验。”
    “为了防止辐射泄露,山体会内置钢板,并使用钠和钾的化合物来传递热量。”
    小沐和其他人听到这里,都不由得吃了一惊,直接在山体内部进行核爆,然后利用核爆的能量发电?
    这个设想真是大胆至极。
    张青接着笑道: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这么做!”
    “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利用粒子撞击氢原子,实现惯性约束聚变,从而产生能量。”
    “咦!”
    听到用粒子撞击氢原子,小沐脸色骤变。
    “这岂不是……”
    张青自然明白小沐的想法。
    “没错,这就是炸弹爆炸的方式,惯性约束聚变的点燃方式与炸弹爆炸无异。”
    “所以李教授才会说,这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
    说完,张青看着眼前的空地,脑中已经勾勒出超巨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设计蓝图。
    那将是一个比现有超巨型装置更为庞大,更为不可思议的机械巨兽。
    在超巨型可控核聚变装置内部,每小时会发生多次炸弹爆炸。
    爆炸产生的能量会被转化为电能,供应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供暖。
    当然,每次爆炸的成本高昂,更不用说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爆炸了。
    更何况,这种炸弹爆炸实验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危险性。
    “李教授,我现在就去向军事委员会提交报告。”
    “我有一个新构思,我想建造一台增益为正的托卡马克装置。”
    张青信心满满,小沐却惊叫起来。
    “增益为正,这怎么可能呢!”
    尽管她只是个物理学研究生,但也清楚,宇宙中的所有物体,无论是经典力学系统,量子力学系统,广义相对论还是狭义相对论,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法则——能量守恒定律。
    增益为正意味着投入的能量在装置消耗后,产出的能量反而更多,这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这听起来比永动机还要荒谬的永动机式能量增益器。
    “哈哈哈!你误会了。”
    张青猜到小沐的疑惑,笑着解释道:
    “我说的增益大于1,意思是:聚变产生的中子能量与输入激光能量的比例大于1!”
    “而不是输出电能与输入电能的比例大于1,否则岂不成了永动机?”
    “激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很低,但我相信我能有效提升这个转化率!”
    张青充满信心,而李天耀教授则无可奈何地将他拉到一旁,低声说:“张总工程师,军工委和科技部一直都在全力支持我们的实验。”
    “不过,这牵涉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资金限制!”“军工委的项目分为军事和民用,军事项目是没有资金上限的。”
    张青闻言颇感惊讶,心想难怪一箭多星计划的资金供应源源不断,原来军事项目的经费不受限制。
    “然而,民用项目不能超过十亿预算,像超大型托斯马克装置这样的设备,显然超出了预算。”
    “况且,这涉及到如此危险的核试验,却只是为了保证民用电力,军工委可能不会同意这样做。”
    “另外,以前也曾进行过类似的实验,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张青顿时困惑,因为据他所知,之前没有人成功研发过托斯马克装置,怎么会有类似的实验呢?听完李天耀教授的叙述,他才明白,原来在70年代,熊大国的专家曾来援助华夏,进行过类似核爆舱发电的试验。
    那次试验不仅失败,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导致某些地区受到污染,变成了不宜人类居住的荒芜地带。
    “这样吧,我会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交给军工委!”
    “我觉得这次我必须亲自去一趟军工委!”
    “李教授,麻烦你请科技部的肖部长过来一下。”
    张青向李天耀简单交待后,便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开始撰写计划书。每隔半小时,就有几张草稿从门缝下递给谷若琳或乔玛丽。
    草稿上布满了未解的公式和空白的草图。谷若琳和乔玛丽一看便心领神会,通过计算填补空白,重新绘制草图,再从门缝下传回给张青。
    大约两个小时后,科技部的肖剑平部长到达。几乎同时,张青也收齐了最后一份资料,报告书完美完成。
    “肖部长,请你看这份资料!”
    张青满怀信心地将刚完成的报告书递给肖剑平。
    “如果我的实验成功,国家电网的负荷率将至少减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