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不知天高地厚
作者:一萝阮烟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最新章节     
    什么?
    李凌峰这意思不就是说前人一直所讨论的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吗?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脸和自信啊?
    众人满脸的震惊与不可置信,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虽然说大夏国文坛积弱已久,但这么多先贤都没觉得这两种理论有什么问题,你一个刚种状元,甚至尚未及冠的黄口小儿安能如此狂妄?
    确实,以李凌峰的这个年纪来做官,见了朝中哪位朝臣,光从年纪上来说,都能占一占“长者”的便宜,怎么,这么多人都按照前人留下来的理论去辩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偏偏显得你能耐了,懂的都是别人不懂的?
    呵呵
    不知天高地厚!
    在场的人先是短暂的震惊与沉默,片刻之后首座上响起了一声讥笑,刚刚还在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够了!”
    “李凌峰,吾还以为你有什么新奇言论,不想你竟如此目空一切,小小年纪,竟敢妄议先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还以为你仅是一个谄媚阿谀的小人,没想到还如此倒反天罡、离经叛道,简直污浊老夫的耳朵!”
    中庸之道乃大道其一,大夏开国以来,是诸位先贤的智慧结晶,潜心研学后才得其中道理,经时间演变,如今才分为此二论,虽有争议,可出世入世,各花入各眼,各有各的见地,怎么也谈不上一个错字。
    如今李凌峰说他们提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误解,不是在说他们学的东西都是错的吗?不管是处事圆滑之说,还是退而求其次之论,他李凌峰凭什么就觉得自己是对的?
    听完李凌峰所说之言,欧阳濂仿佛觉得自己的耳朵受到了侮辱,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甩袖站了起来,劈头盖脸就对着李凌峰一阵骂。
    呃……
    李林峰的脑袋短路了一下,啊,不是你们让我说的吗?况且试讲中庸之道,就算自己观点与众人不符,也不用上升到人身攻击啊。
    刘伯义作为国子监的监丞,本来就是几位皇子的授业恩师,平时恃才傲物,不将别人放在眼中,脾气也是又臭又硬,如今听完李凌峰的“二者皆有误解之处”,差点两眼一黑,气晕过去。
    这可苦了他身旁的同僚,君子爱美人投怀送抱,不是满脸褶子的老疙瘩啊。本来平时刘伯义就瞧不上他们,没少对他们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他们早已积怨已久,可如今大庭广众之下,这刘监丞说倒就倒。
    都是在一个地方打工的同僚,手比脑子快,下意识伸手接住以后,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这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不是,只能在心里暗骂“晦气”。
    “咳……那啥,刘大人,没事儿吧?你还能站稳吗?”
    竖子!
    岂敢在国子监中如此放肆!
    刘伯义此刻根本无心顾及其他人,沉着脸把同僚的手甩开,等脑中天旋地转的感觉压下去,他伸出手指指着李凌峰,胸口剧烈起伏。
    “你……你……”
    刘伯义也确实被气狠了,话如梗在喉头,半天也说不下去。但即便如此,也不影响众人对李凌峰所言的讥笑和不屑。
    更有甚者,咀嚼着李凌峰刚刚所说的“狂悖”之言,一手撑着腰笑得前仰后合,忘乎所以。
    何昱枫也在嘲笑之后,慢慢反应过。李凌峰今日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竟然冒天下之大不为,批判先贤的理论有误解,这不是厕所里点灯笼找死吗?
    他对李凌峰的这番言论可以说一点儿也不反感,甚至还有点兴奋,李凌峰自己要找死,别人简直拦也拦不住。他相信用不了多久,等今日李凌峰在国子监的这番言论传流出去,肯定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来讨伐他,到时候李凌峰也会因此臭名远扬,名声扫地的。
    那边刘伯义终于缓过气来,他怒视着李凌峰,呵斥道:
    “简直一派胡言!”
    刘伯义黑着脸,中庸之道,既是处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今日的这个试讲题目,他也是苦心钻研了很久的,先行留下来的理论自然是对的,不然大夏这么多的学子,按照李李凌峰,这么多年学的都是一通狗屁?
    他看李凌峰说的才是一通狗屁,而且是狗屁不通。
    见刘伯义神色激动,仿佛要吃了自己,李凌峰连忙摆摆手,淡定的说,“刘大人,稍安勿躁。”
    “说我们对中庸之道的两种理解是谬论,还说其中有两个错误的前提,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我们所学习的经史典籍全部都是错的?”
    刘伯义指着一旁书架上码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激动不已,唾沫横飞,盯着李凌峰质问道,“状元郎,你小小年纪,竟敢如此信口开河,也不怕被天下人笑掉了大牙?亏你还是读书人之典范,难道还不知说话要三思吗?”
    尽管李凌峰说了稍安勿躁,但刘伯义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一星半点,仿佛李凌峰此刻就是罪人,他所有的口诛笔伐都是应该的,好叫眼前这个年轻人长点教训。
    李凌峰也理解他的这种心情,无非就是信奉良久的理论被别人提出了质疑,权威受到了挑战,刘伯义当然不愿意。
    “会不会被天下人笑掉大牙?还请刘大人听我说完,在做定论。”李凌峰微微一笑,从容的对着刘伯义拱了拱手。
    刘伯义似乎不敢相信李凌峰还要继续说下去,理在人心,竖子焉能狡辩?刘伯义盯着李凌峰看了一眼后怒极反笑,冷哼一声。
    他倒是要看看这黄口小儿还有什么好说的。
    欧阳濂同样黑着脸,面色不好,但见李凌峰还有话说,倒也没有阻止,他与刘伯义此刻是一个心态,都想看看李凌峰还能如何信口雌黄。
    太子楚慎抿了抿唇,看了李凌峰一眼,开口道,“既然李夫子还有话说,认为此二种说法有误,那便让本宫也听听,李夫子的高见。”
    楚霁轻笑,饶有兴趣的等着他接下来的解释,楚崎则是皱着眉,深深的望了李凌峰一眼。
    “高见下官不敢当,恐污了太子尊耳。”李凌峰向楚慎躬身拱手,然后平静的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小子拙见,还请诸位大人不要见笑。”
    “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狡辩。”刘伯义怒怼道。
    “各位大人谈中庸之道,想必对此说的书籍及释义早已烂熟于心了吧?”李凌峰看了刘伯义一眼,懒得搭理他,只是淡淡的反问出声。
    笑话。
    在座的人不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那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连坐在这里参与选皇子侍讲的机会都没有,他们都是今年科考取士中凤毛麟角的存在,以他们的才学,是有机会入阁拜相的,怎么可能原中庸的意思都不知道呢?
    见众人之自信的模样,李凌峰轻笑,旋即开口道,“要想真正了解中庸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回到书本上,在书籍的第一篇和最后一篇。”
    “第一篇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乃天下万物运行之根本,‘和’则是天下人达到‘中’的境界的途径或大道,若能达到综合境界,则天地运行秩序顺势而立,万物居于其自然秩序中,便可生生不息。”
    “最后一篇有言,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上天承载,化育万物,无声无息,不动声色为境界之最,即万物和谐共生共存方位中庸之道目的,那就是构建一种秩序,人立于此秩序,天地万物皆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秩序中,才能做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秩序并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折中调和且权衡利弊的秩序,而是一种能让事物都能达到完美融合、和谐共生的秩序。”
    李凌峰语出惊人,他平静的站在那儿,脸上一片镇静,追根溯源,字字剖析,仿佛这些话早已思虑良久,并非一蹴而就,才能如此坦然无惧。
    李凌峰将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像古人一样,没有大自然的概念。
    古人常常把天地理解成一个大的整体或者系统,在此系统中,万物各安其位,和谐共生,处于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其内部也蕴含了一种完美的秩序,中庸即是将这种秩序称之为‘中’,而道家思想则是把这种秩序称之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