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是要造反吗?
作者:一萝阮烟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最新章节     
    李凌峰和彭桦同行,由内侍领着二人出了御书房,一路上二人都没有开口攀谈,彭桦之前虽有意拉拢李凌峰,但此刻在宫内,他也不好开口。
    待将二人领到后,内侍太监离去,李凌峰这才主动躬身向彭桦拱手笑道,“彭相,小子还有事要去鸿胪寺,就不与您同路了。”
    彭桦站定,笑眯眯的看向他开口道,“李大人无愧状元之才。”
    李凌峰心里清楚,这老东西是在阴扬他刚刚在永德帝面前那番“奸臣已除”的言论,言下之意不过就是说李凌峰与他本质相同,之前又何必假装清高,不接他彭府递出去的橄榄枝。
    若是今天在这里的人不是彭桦,是自己的长官欧阳濂,李凌峰都可以想象到欧阳濂会用如何鄙夷的眼神看他。
    真忠臣也好,假清高也罢。
    他李凌峰不在乎这些,赵云程是忠臣,也是真的清流,可又有什么用呢?水至清则无鱼,在官场之中,太正直无私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彭相谬赞了,小子愧不敢当。”李凌峰依旧脸上挂笑,表情没有半分改变,似乎听不懂彭桦话中的言外之意。
    彭桦捋了捋胡子,看他装傻也不点破,只是笑道,“李大人,像你这样,做官是做不长的。”
    李凌峰不是真的清流,自然入不了清流的眼,他的处事倒是与自己有几分相像,彭桦想着,只是如果李凌峰不愿为他所用,便只能去当中立派。
    要知道,这朝堂之上,中立派可是最不好当的。
    李凌峰面色不改,虚心开口道,“小子还是要多向彭相学习。”
    李凌峰这话也存了两分阴阳的意思,只是他身姿和语气都显得很谦虚,让彭桦感觉到了怪异,打量了他一眼,见他确实恭敬有礼,并无冒犯的意思,才挪开了步子离去。
    见他离去,李凌峰脚步一转,便转身走向了鸿胪寺。
    ——
    距离“改稻为桑”的国策下发已经过去了几日,李凌峰与何崇焕等一波朝廷新晋的官员也在鸿胪寺考校完了礼仪,算是大夏朝正式的官员了。
    浙洲巡抚夏玉也收到了朝廷的八百里加急,要求他组织桑农响应朝廷的号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稻田改为桑田,赶着种上桑苗,这样还能多产不少蚕丝,待明年,朝廷将海上商贸之路打通,就能与外邦进行海上贸易。
    夏玉在收到政令的当日,就派人将其印刷在了浙洲各级官府的衙门前,只是数日过去,响应这道政令的桑农和稻农基本少得可怜。
    不过这也正常,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发芽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收获期。而且浙洲的水稻种植时间一般在四月底至五月初,农历上看也就是农历三月左右,收获也要到农历七月中旬左右。
    如今夏至,农历五月,水稻苗才见长势,哪有百姓愿意把刚辛辛苦苦栽进地里的秧苗拔了去种桑的。
    眼下种桑已经算是比较晚了,如果再不改种,错过了时节,别说今年能不能有蚕丝,明年有没有还不一定呢,但是要让浙洲的百姓即刻改种也不是易事。
    没有办法,夏玉又派人去挨家挨户的游说,可还是见效甚微。
    如今为着这改稻为桑的国策,他是急得一嘴的燎泡,这会儿正在头疼呢,就听外面有人来报,说是太子府詹事杜仲明求见,他头又更疼了。
    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呢。
    “请进来吧。”
    府兵闻言退了出去,不过一会儿,就领着一个身穿常服,身姿挺拔,约莫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来人正是太子詹事杜仲明。
    “见过府台。”杜仲明拱了拱手,开口便道明了来意,“太子殿下知道朝廷新下发到浙洲的政令,特派某来协助府台。”
    说是派他来协助,其实也带有监督的意思,夏玉毕竟是彭桦提携过的人,虽然有几分为国为民的真心,在大事上也从不含糊,但说到底,国策当前,太子殿下也不放心,于是他便自请前来了。
    夏玉看了一眼杜仲明,此人他听说过,是太子詹事,深得重用。
    当今天子一共四子三女,长公主楚妙仪,封号“扶桑公主”,现如今已远嫁大汶和亲,如今皇室里剩下的两位公主都尚且没有封号,一位是四公主楚尧姜,一位是六公主楚幼悟。
    其次,就是永德帝的四位皇子,嫡长子也就是太子楚慎,二皇子楚霁,三皇子楚崎,以及五皇子楚,如今都在国子监读书识礼,估摸着过段时间二皇子也到年龄迁居宫外了。
    几位皇子都尚未娶妻,但宫里的妃子却已经有了属意的人选,只待皇子们成年。只不过,生在皇家,最是避免不了权利的争斗,恐怕要不了多久,几位皇子成年后,朝堂之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太子楚慎如今的老师之一就是丹阁大学士欧阳濂,也是李凌峰的上官,欧阳濂是正直的清流之士,太子在他的教习之下,也渐渐成长为一个为国为民的仁君形象,若是万世太平,那自然开创不足,守拙有余。
    所以如今朝廷推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才会在第一时间与府中幕僚商讨后,让自己的詹事南下到了浙洲。
    “杜兄先安顿下来吧。”
    太子这边夏玉得罪不起,所以话到嘴边还是收了回去,招来了府兵,让人带着杜仲明下去先安置好。
    杜仲明拱手躬身谢道,“多谢府台。”
    夏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皱了皱眉,自己年轻时曾受彭相提携,但在大事上也从不含糊,如今政令颁布,太子那边信不过他,派人前来也正常,只是一想到政令推行缓慢的问题,他又止不住叹气。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朝廷频频往浙洲下的急递,已经让不少人坐不住了,虽然他是府台,但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浙洲城外,广阔的农田一片连着一片,形成了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棋盘,翠绿的秧苗这两个月长势正猛,已经依稀遮住了人的膝盖,离结穗也不远了。
    往日里宁静静谧的稻田,如今站满了官兵,还有几位身着官袍的大人正站在田埂上说着什么。
    “吴大人,这样真的可行?”浙洲按察使宋荣看着这声势浩大的场面和不断聚拢的百姓,有些担忧的问一旁的浙洲布政使吴道醒。
    吴道醒皱了皱眉,看了他一眼,“这个时候你可不要打退堂鼓。”
    他看了看稻田里的秧苗,又指着不远处聚过来的百姓,“你自己看看,如今这些稻苗都快结穗了,百姓哪里肯拔?”
    见着不远处喧闹的人群,吴道醒虽然有些无奈,但还是沉声向一旁刚从蕲州卫调过来的骑兵命令道,“踏,都给我踏平了。”
    随着吴道醒一声令下,蕲州卫的骑兵骑着马匹气势汹汹的冲向了各个稻田,要将田里的稻苗全都踏死。
    “大人,大人,不要踏我的苗啊,大人……”
    辛辛苦苦插秧伺候才长到现在的稻苗,说踏就给踏了,这可是粮食啊,是他们活命的根本,没有粮食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来交税啊。
    四周百姓的哭嚎声震天响,他们试图奔向田中,以血肉之躯护住自己的心血和活路,却被吴道醒等人调来的士兵围在了外面。
    吴道醒看着苦苦哀求的百姓,没有丝毫迟疑和心软,他抿了抿唇,大声道,“改稻为桑乃是国策,是陛下亲自下旨,之前让你们自己改,但这么久过去了,还是稻田。”
    “改稻为桑是为了你们好。”不顾众人的哭嚎,吴道醒见那些百姓竟然妄图冲破官兵阻碍冲进稻田,怒声道,“你们胆敢抗旨?是要造反吗??!”
    场面太过混乱,若不是有从蕲州卫调来的军士,那些个村民一定会发疯一样冲上来维护这些稻苗,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暴乱,所以临行前吴道醒特意去蕲州卫征调了不少军士过来维护秩序。
    骑兵在稻田里纵马疾驰,马鸣赳赳,马蹄声穿透了旷野,不过片刻,原本碧绿茂盛的稻苗就在众人眼前一层一层的倒下,淹没进了污泥之中。
    “大人,求求你了,不要踏我家的稻苗啊大人,稻子没了,我们吃什么……”
    “住手,住手啊,不准踏苗,不准踏苗!”
    “停下,快停下啊,求求你们了。”
    百姓的哀求声不断响起,也没能阻止官兵强制踏苗收田的行为,宋荣与吴道醒等人在一旁看着,见秧苗慢慢倒下,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如此一来,朝廷的政令也能够推行得下去了,虽然手段不那么温和,但至少,先保住了头上的这顶乌纱帽。
    两个时辰过去,农田里之前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已经消失殆尽,自从吴道醒怒斥百姓,质问他们是不是要造反以后,大家虽然着急悲恸,却也不敢再往前冲,只能在官兵的防线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稻苗被毁于一旦。
    一时之间,浙洲的百姓哀鸿遍野,竟找不到一人来为民发声,大部分的官员都默许了吴道醒采取暴力征收稻田的所作所为,浙洲更是因为此事民怨沸腾。
    吴道醒等人征调骑兵去田里踏苗的事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被夏玉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