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传位
作者:狐狸爱葡萄   岁千秋最新章节     
    春日虽干燥,近来却时常下雨,仓库着火显然是人有意为之。
    她在京城并没有什么仇家,正经做着生意,为何户部要为难她?又为何紧接着仓库被烧?
    户部……与户部最亲近之人,非祝丞相莫属。
    户部!
    是了,当初他向皇上提议六部改革,其中阻力最大的便是户部和工部,这两部掌管着朝廷钱财的去向和开支,却一向为祝丞相马首是瞻。
    彼时他还以为祝丞相只是不愿放权,此刻想来却大有深意。
    晏之初脑海中浮现出那日在丞相府,因皇帝染疾一事,祝凌云曾提醒他长公主或另有居心。
    他一介布衣,为何会知晓此等宫廷秘事?祝丞相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然而,还未来得及深想,就有小太监急急来报:“小殿下,皇上不见了!”
    晏之初大惊,疾风骤雨似的赶往承德殿,李福全在殿中已经急得七魄丢了六魄,“小殿下,奴才等分明一直守在这门口,从未见皇上出来过,可……”
    世子此时也赶了过来,一众人在将宫殿里里外外寻了好几遍,也没找到皇帝的影子,只找到了御案上遗留的一副圣旨。
    世子打开来,见上头写的是——
    “承天恩赐,众神福佑,乃有我胤月千古基业。吾儿政安,仁孝倍至,然为守成朕之基业,使其天命不永,朕心碎难安。今乃多事之秋,朕承上天旨意,传位于吾孙祈年,望尔躬行勤政,守我胤月疆土,望玄孙之初,尽心辅佐,中兴王朝。”
    世子含泪念完诏书,面北磕了三个响头。
    其余众人立即对着新皇帝跪拜,“恭贺皇上。”
    世子挥手示意众人起身,“而今多事之秋,登基之事一切从简,着命内务府督办。”
    众人领旨退下,只余了晏之初在殿中。
    “没想到这样突然。”晏祈年感慨,此刻殿中只他父子二人,他再无任何遮掩的必要,坦然道:“从前总有你爷爷替我挡着,没成想遭此变故,这江山的重担一下子压下来,叫我无所适从。”
    晏之初亦觉突然,虽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样快,“父亲放心,有我在,定护江山安定。”
    晏祈年望着儿子,一如往常那般信任与慈爱,“这儿还有你一封信,看字迹大约是你师父留给你的,方才压在圣旨下。”
    晏之初拆开来看,见上头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字——勿念。
    师父的字,一如其人那般飘逸。
    他耳边响起这些日子以来太爷爷夜里的念叨。
    太爷爷常常提起太子小时候的事,“朕从前总偏心太子,太子常觉愧疚于弟妹,待他们格外亲近,所以荣亲王从小就爱粘着太子,太子到哪儿他都要跟着,就连太子出兵西北也要跟着去。”
    他曾含泪安慰自己:“太子仙去,有弟弟陪伴在侧,大约也不会太孤单。”
    他又说:“太子太过仁厚,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容易受百姓爱戴也容易受言官欺负。”
    或许他后悔没能早日退位给太子,又或许他知道这位置有千斤重,庆幸太子不必被职责所累。
    后来他还说:“你父亲最是乖顺,缺了些杀伐果决的魄力,好在他是个听劝之人,往后他继位,你当忘记君臣关系,只以父子之心劝谏他,他也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晏之初当时未能理解其中深意,而今想来,大约是他早就料到今日情形,所以早早交待了后事。
    师父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他知道,是师父带走了太爷爷,他们结伴云游四海去了。
    也好,只要不在这宫里,就不必日日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这应当是他最好的归宿。
    翌日,先皇传位诏书颁布,新帝登基,至次年元旦始,改国号为“开熙”。
    今上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追封先太子为“胤月兴宗康皇帝”,改太子丧仪为国丧。
    如此,也算是了了先皇的一个心愿。
    因先皇只是云游四海去了,并非已经仙逝,所以暂留了个“圣神文武高皇帝”的谥号。
    而后世子妃被封为皇后,入主中宫,封奉国将军晏之初为楚王,掌调兵权与统兵权。
    因有西北之战乱,登基事宜从简,祭过祖宗天地,广告天下,胤月便迎来新的时代。
    解决西北蛮夷重振胤月国威事大,但平息京城动乱安抚人心最为紧急。
    五城兵马司上奏,京城里疯人尚未肃清,又多出一群贼人,专在夜里抢劫杀人,以致百姓惶恐不安。
    散了朝,丞相并六部尚书留在承乾殿议事。
    皇帝下令彻查京城作乱之人,务必揪出幕后指使,丞相自是满口应是。
    晏之初虽揣测丞相有二心,但眼下并不适宜撕破脸,新皇刚刚登基,需要安定,也需要六部的支持。
    他当然也清楚,叫丞相去查此事,无异于监守自盗,必定没个结果。
    祝丞相所求,无非为“权”之一字,他想。
    为了安定臣心,皇帝不免留下丞相一叙,言之于社稷有功,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祝丞相推脱一番,而后趁机道:“老臣愿焚膏继晷为皇上分忧,今皇上所托彻查京城作乱一事,臣义不容辞,然臣尚有一心愿未了,若能了此心愿,臣必定肝脑涂地。”
    “丞相请讲。”
    “如今内外纷争,老臣斗胆恳请陛下为楚王和臣女赐婚,如此,上可安臣心,下可慰黎民。楚王不日将赶赴西北,若有此联姻,必定后方安定。”
    晏之初脸上已经显出愠怒,如此匹夫,竟以京城的安定为要挟!
    若是他不应这门婚事,一旦他领兵西北,皇上孤掌难鸣,帝位不稳。
    老匹夫是想造反不成!
    皇帝与他对视一眼,自知他心中所想,于是推脱道:“朕今日登基,身体疲乏得很,丞相所说之事亦不急在一时,待朕仔细思量,日后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