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结发夫妻,治政初成
作者:好像又饿了   轮回长生,从请孔圣当家教开始最新章节     
    郕地初为周文王子叔武封国,后并入鲁国。初代三桓之一的孟氏先祖从国君处获得此地建立基业,后三桓专鲁权日久,为壮大家族,各建大都,设立宗庙。
    郕城号为大都,乃是孟氏祖地宗庙所在。孟氏于此经营百年,内城外郭秩序井然。
    郭区民户众多、工商业发达,内城宗庙、官署井井有条,更有一座守卫严密的小型宫城,供孟氏嫡系居住,是为孟氏私宫。
    四月,这座孟氏私宫几乎人满为患,鲁国国内大小家族皆列席于此,列国执政卿族遣使来此的有十余家 ,齐郑鲁卫宋等大国之君遣使来贺的亦不在少数。就连远在洛阳的大周天子都派了人过来观礼。
    很显然,经过几个月的发酵,这场齐鲁两国的政治联姻已经轰动中原。孟子的亲友故旧,列国名流之家多来相贺。
    来宾多了,接待诸事、礼乐服章、典礼仪轨难免会有些许逾制。
    逾制的地方多了,就连鲍牧这个礼乐不及格的半吊子外交官都发现了:
    这迎亲马车怎么是四驾的?
    侍立新娘的媵妾、女婢是不是有点多?
    鼓吹笙箫的礼官的数目……
    鲍牧从旁观礼,大半思绪都集中于此,不过他看那些宗周的天子使者对此都无只言片语,也就没有多想。
    这些让宾客中的孔子看的眉头紧皱,虑及婚事才缓和了面色。如今的他已经被国君任命为大司寇,他想要恢复君权,但职权却是半点也无,支持他的人太少了。要不是他为孟子之师,估计早被三桓撵出庙堂了。
    旁边的晏圉倒是没注意这些,他远道而来另有旁事待办,看着盛大的仪礼,暗道:今日应当是行昏礼,并完成共牢合卺之礼,到了明日告庙也就彻底结束了。
    一念止,见天边夕阳已现,二人赶忙将视线投向堂前。只见一对璧人牵手而来,正是迎亲至此的夏谕二人。
    宾客们集体行注目礼:
    新郎一身华贵青衣,身上并无太多装饰、玉冠加上一根玉簪束发,飘逸若仙,仪态万千,赢得宾客一片“有匪君子”的赞叹之声;新娘着紫服,头戴婚冠,身姿窈窕,衣袂翩翩,其人本就殊颜丽质、五官精致,精心打扮之下,虽面戴薄纱依旧显得眉目如画,很是惊艳了不少人。
    二人身上并无太多珠玉金银装饰,浑身衣着简约却又不简单,加之身上自带一股“仙气”,让人移不开眼。
    唯一的缺点估计就是新娘的年纪看起来比新郎大上不少,不过毕竟是政治联姻,齐侯强立的宗女结亲孟子,大一些也无妨。君不见,齐卫联姻,宣姜嫁小叔,三十新妇十二郎啊……
    夏谕牵着姜雅纤细的手,身上缓缓散发“气势”,行至堂中,默默听着礼官演礼,再牵引着新娘按照事先排练好的礼仪完成流程。
    婚礼虽流程繁琐复杂,不过有孟子这个当世“礼仪大家”全程带妹闯关,姜雅完成的也很流畅得体。
    而且夏谕还特地加一项流程,在他的事先吩咐下,待周礼规定的礼仪完成后便有侍者托举着漆盘来到新人面前。
    观礼宾客皆不知其意,夏谕却是和姜雅相视一笑,从漆盘上拿起二人事先剪好的头发,再以红绳系在一起。
    “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移。”
    夫妻结发的习俗最早在秦汉,如今夏谕提前捣鼓出来二次加工,看起来效果也很不错。
    看那些来宾中年轻男女的反应就知道了。这些人虽不知什么是浪漫,什么撒狗粮,但是一想到自己日后成婚也可以当着来客的面“海誓山盟”,嘴角便不自觉的勾起。
    这一习俗估计很快就会火遍列国,而最先吃螃蟹的人,孟子的名声提升是必然的。甚至到了日后大封神仙的后五朝,夏谕觉得自己很可能凭此混个月老的身后名。
    ~~~~~
    夜色深了,孟氏私宫仍是灯火不熄,无数君子、卿大夫在此狂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热闹不绝。
    与此同时,婚房之内。
    一天繁琐的礼仪典章下来,一对新人略感疲惫,但一切还未结束。
    礼官们已经在房中准备好了筵席,夏谕与姜雅相对而坐,四名媵妾侍立在侧,不敢稍有逾越。
    二人还需完成共牢合卺之礼,既共牢而食,交杯合卺酒。
    “共牢”与“合卺酒”,大致就是先祭拜先祖,再一起吃点东西,最后饮交杯酒。
    完成这些,四名媵妾撤下筵席,房中只余一对新人。
    意识到稍后即将发生什么事的姜雅心中泛起一丝羞涩,面色微红的跪坐在原地,双手交织在大腿上,不时揉搓婚服,显然心中极不平静。
    这些都被夏谕嘴收入眼中,嘴角一勾,夏谕目光热切,迎上前去,揭开美人面上轻纱露出一张明艳丽颜。
    慢慢贴近,面面相聚之间,夏谕猛得将丽人拦腰抱起,姜雅“啊”的一声,顺势搂住少年脖子,忍住羞意贴紧身子,在良人耳边柔声喃喃道:“初…请夫君怜惜……”
    !!!!!!
    全身气血瞬间翻涌,夏谕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立下的佛莱戈,十六岁再成大成人。
    可此情此景,美人如画,他就是个太监也忍不住了。
    不管了!差两年就差两年!
    夏谕心中一横。
    孟阅只能当个食言而肥的无信之人了。 好在他夏某人还是个守正重诺的仁人君子。
    一念止,夏谕便要与深入坦诚的以物理形式表现爱情,马不停蹄的抱行美人至床榻之上,褪下鞋袜,俯身贴上鲜红的双唇,姜雅面色羞赧,双臂环抱搂住夫君脖颈,缓缓闭上美眸羞涩的回应*******。
    二人就这样嗫嚅着吻了许久,直到夏谕将红唇上的胭脂吃了个干净方止。
    热身一场过后,夏谕搂丽人着削肩,将心脏处贴近姜雅秀首,柔声道:
    “夫人,时候不早了,该歇息了”
    “嗯~”
    “************”
    “荒唐~”
    “嗯哼……”
    屋内逐渐放肆,娇音恼人,在厢外留守的知书和司琴面色肉眼可见到羞红了。到了后半夜,甚至需要二人入内助战,其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国娴与高灵两位小萝莉早已进入了梦乡,开童车是要枪毙的。
    一夜狂欢,热闹繁华过后的往往是无声的沉寂。
    翌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坤叫声,睡梦中夏谕被侍女强行叫醒,今日他需要领着新妇前往拜访父母亲长、宣告宗庙,拖太迟可不好。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一套流程完才表示新娘完全融入了孟氏家族。
    无奈之下,夏谕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迈着虚浮的脚步,领着姜雅前往问安告庙。
    姜雅倒是神采奕奕,虽是新破瓜,却无太多不适。更似久旱逢甘霖,脸上满满的都是明丽之色,元气满满。
    夫妻反差如此之大,受拜礼的南宫泉却是欣喜不已,这样看来,她很快就要抱孙子了。
    旁边的宗主孟何忌意有所指的揶揄道:“阅弟,为兄府库之中尚有不少才……滋补的药食,稍后我差人送去一些。”
    孟何忌本来是想说两句“戒之在色”之类的话提醒一下好弟弟,但考虑到其人新婚燕尔,而且阿母就在旁边 ,话临嘴边还是改口了。
    夏谕不知道自己差点就被回旋镖击中了,此刻他面上难得显出几分感激之色:“多谢兄长厚赐。”
    他一夜未眠,以一敌三,火力压制了一整晚才打穿三才阵。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攻势,饶是他的身体加强过一次,几如铁打,在这般弹药消耗之下也有几分遭不住。
    现在吃点滋补的药材怎么了?他的腿现在还发软呢……
    ~~~~~
    在郕城一连待了一个多月,走亲访友,游历山川,又与来访的孔子攀谈一番,得知其人治政的难处,可夏谕却不好插手。说到底,孔子想做的是挖三桓、挖他老孟家的墙角,于情于理他都没法帮,不给孔子使绊子已经仁至义尽了。
    期间晏圉来访并带来了晏子一封书信。看完其上内容,夏谕心中一动,原因无他,齐侯的刀又收不住了……
    五月,夏谕才领着大批人马、钱粮物资返回汶上夏城。
    此时的夏城地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民户已完成春耕,道路俨然,田亩麦豆长势喜人。
    夏谕纳大泽野民充实户口,减免赋税,分授田地,建立乡兵生产队集中生产,又以近百耕牛低价租借于民。加之大婚之时,夏谕又发下了不少粮布赏赐民众,助其过冬。
    重农事,宽厚重信,善待国野,夏谕一年来的作为都被汶上民众看在眼中。如此君子主政,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这些底层民众的生产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恰逢夏城要修外郭墙,汶上国野丁壮应者过万,伐木取石,营建墙垣,加强基建,多有吏员监督其间,城邑周遭一片热火朝天。
    夏谕刚度完蜜月,之后的日子里一心治政,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领地建设之中。
    诸务之中,急需处理的是手下吏员人事问题。
    汶上官吏多是夏谕从孟氏带出来的家臣,以蔡计为首。这些人熟悉基本事务,经验老道,将民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夏谕只需宏观调控即可。
    只是随着后来夏谕大兴土木、纳民于野、编户齐民……事务逐渐繁重,蔡计等人已有些不够用。在此情况下,夏谕引入仲巴等本土下吏入局,孔门子弟佐政, 又以崔卢郑王等人为首建立乡团分摊基层农事。
    先前政务班子草创,民心不附,缺丁少民,一却事急从权。如今收纳了一万余野民,汶上户口丰盛,民相争附,吏员也积累了治政经验,局势趋于稳定,对于人事需要作一次梳理,同时收纳部分新鲜血液。
    首先是部门改革,汶上之地两城十乡,夏谕设户、邢、兵三司,分管户税、邢名、农兵。
    将原本两帮吏员打散分属三司,三司辅佐官由夏谕派任。
    蔡计本就是“老会计”,由其主管户司,仲巴辅之;子路乃是夏谕心腹,由其兼领兵司,南宫莹与李弃疾辅之;最后的邢司由夏谕亲自管理。
    原因无他,鲁国向来不以刑事治国,成文的刑法都没几部,一切从零开始。而且以他在汶上的声望,再拿着监督权与执法权才能使法剑高悬、警钟长鸣,上下各司其职、乐业安居。
    夏谕也不打算像商鞅那样反人类,法网之中亦有人情腾挪的空间。汶上刚刚稳定,禁不起重邢,制律应重养息。
    废肉刑、禁人殉、行宽政、杀人者死、伤人者徒……
    法律条文不多,昔日郑国执政子产铸邢鼎于乡校,以法治民。今日夏谕于各乡民兵训练场刻碑载法。
    又从孔子门徒中抽调一些人组建中下干部团体,再由各乡宗老选编乡老团“陪审”,毕竟是乡土社会,需要因地制宜。
    三司班子组建的同时,夏谕也开始着手提高生产力。曲辕犁、水车灌溉、铁制农具……前世那些发展农业的好点子他可不会放过。被老子升级了一次cpu,不少前世书本上的图画模型都刻在他的脑海中。
    要完成这些,首先要升级冶铁技术,要是以如今那些满是杂质,一撞就碎的恶金铁,可担不起打造农具、兵甲的重担。其次需要大量的优秀工匠,夏谕就封之时从孟氏带了不少工匠出来,如今刚好得用。
    鼓风机、改良熔炉形状增加容积,夏谕给这些匠人不少提高炉温的点子。这些人也没有让他失望,坚持不懈、日以继夜的实验之下,杂质更少、硬度更高的铁器被打造了出来。
    重赏这些工匠之后,夏谕手下商队四出,大量货殖铁矿石的同时招收工匠,扩大铁器产量。
    有了好铁,提升了产量,大量兼顾耐用的农具便不再是问题。而且麾下的工匠多了,集思广益之下很多想法也变成现实。
    依图纸摸索造曲辕犁、改进农具、打造兵戈……
    打造水车,利用汶水水力,灌溉农田……
    民心可用,试点发展,在民间推广新式农具……
    三司既成,各司其职不逾矩,为政公平,劝课农桑,救济孤寡……
    这一年的汶上日新月异,民皆蔚然,上下奋进。
    这一年的胶东,战火再临,刀兵四起。